有人問出何謂商業化,小小的看法與見解,看看就好了
商業化就是用賺錢為導向,以賺錢為目的
換句話說
就是吸引你去買,年齡層越大眾越好,改版可以再改版,唱片公司可以繼續活下去
只是把商業化加諸在五月天身上的說法,其實是說商業化是說一種感覺,是給人那樣的感覺
但並不代表真的有那樣的事情發生
原因是五月天一開始是發跡在地下樂團,在角頭公司打轉,當時他們並非主流音樂
對當時1999年末搖滾樂在台灣並不是受到很大重視,他們只是個氣象,但非主流
直到連續的三年夏天,藍色三部曲,才奠定了五月天搖滾天團的實力
搖滾樂就是五月天,在那幾年就是這樣的指標
直到2003年天空之城演唱會復出,近而11月發了時光機誕生,這時後才出現所謂的商業化取向的說法
因為時光機和之前三張的專輯真的差異太大了,五月天變的不再那樣憤世忌俗,無法唱唱跳跳
所以才會讓人覺得五月天是不是商業化了?
其實在時光機之後曲風都變的很多元,不只是乒乒乓乓,很吵鬧嘶冗就是一首搖滾樂
用比較多元素,鋼琴、弦樂,而詞也比較讓人醒思,有時候不見得很快就能了解
因為似乎有點大眾取向,沒有像當年那樣,所以讓我們有點無法接受
所以我想五月天會被說商業化的原因或許是如此
只是其實五月天本質一直都是一樣,自己創作音樂,自己再尋找新的元素
而因為音樂到底可以做到多少,改變到多少,才是重點所在
曾經看過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一段話:
整個音樂商業真是恐怖至極,完全是他媽的屈辱生涯!
必須徹底地羞辱自己,才能達到披頭四過去的地位,而那正是我所深惡痛絕的......
流行音樂的主流與非主流之辯,基本上是很難有解決空間
就像文學上的通俗與純文學之別
難不成賣得好就是通俗,而銷售慘淡就是純文學嗎?
這個標準未免顯然太過空泛且不切實際
像是我看過的最近很欣賞的一位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
他的作品一直很暢銷,也在近年得到了美國純文學獎項的肯定
但是他一路走來,其實上是備受純文學界壓抑的
因為有人認為他根本不夠資格稱得上是「純文學」
就因為他的作品注重娛樂性,看起來是「通俗」作品
因此說到底,文學的最終標準應該是只有好壞,而不是通不通俗主不主流
那假使回到音樂來看
台灣的主流音樂聽起來令人有點不耐煩的一個主要原因並不是太過商業
應該是是不夠多元化才是
在國外,樂手或歌手可以在商業與創意之間尋找一個折衷互蒙其利的空間
但台灣音樂往往在唱片公司的考量下逐漸向商業面傾斜
所以現在可以發現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歌手一直傾向「獨立製作」
因為不想在音樂的空間上做那麼多的讓步
當亂彈在拿下金曲獎最佳演唱團體獎時
主唱阿翔喊了一句「 台灣樂團的時代來臨了! 」
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主流音樂界是有在注意這股趨勢的
看到頂著樂團潮流的搖滾天團五月天便是如此
而好音樂不是沒有,像是亂彈、閃靈等等…
音樂取向可說是千差萬別,但這些音樂的銷量如何
所以商業在流行音樂裏真的一點也不重要嗎?
可以想一想,如果五月天連日本、韓國、歐美市場也打不進去的話
那他們有可能維持他們的音樂理想嗎?
再小眾的音樂也是有市場的,問題是如何去打入這個市場,而不是選擇放棄
其實關於台灣音樂主流的一個迷思就是成功模式的複製
當抒情歌大行其道時,市場就紛紛推出類似的作品
當五月天大紅大紫時,唱片公司就紛紛尋找下一個五月天
這事實上不只是音樂的貧乏,也是商業上的貧乏
當成功只有一種模式,唱片公司的眼中就看不到其它成功的途徑了
當成功的定義被壟斷,所有評判作品的美學標準也就因此而窄化甚至消失了
一個作品的成功與否並非來自作品本身的力量,而是完全以結果來論定了
長久以來,我們則不斷的看到相似作品的出現
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之下,就是整個流行音樂的平庸與單一化
但這樣的結果能完全歸疚於商業或說資本主義邏輯嗎?
市場的造成難道不是來你、我、他的引導與取向嗎?
我想,所有創作包括音樂最本源的力量始終是來自創意與作品的質素本身
但一個好的作品如果有好的行銷,受眾與接受度就會更加的寬廣
市場的接受度自然也會越趨放大
我想我們需要的並不只是音樂的評論
而是音樂的百花齊放與眾聲喧嘩
- Oct 12 Sun 2008 15:30
五月天=商業化?!騙錢?!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